反詐新訊
期交所籲民眾慎防詐騙
期交所近期接獲民眾反應,有不肖份子假冒臺灣期貨交易所名義設立假網站,誘騙民眾透過該網站開立帳戶、存入保證金及委託下單,藉此詐騙民眾金錢。
期交所特別強調,期貨交易採二階層方式,民眾需透過合法期貨商開設期貨帳戶及辦理保證金出入金相關作業,民眾下單委託時需向期貨商下單,期貨商進行保證金檢核後,再將委託單送至期交所進行撮合,故期交所並未直接接受民眾開戶及下單。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022年07月04日

防詐騙 小心駛得萬年船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但細數詐騙手法大致可分三類,第一種是匯款式詐騙,即詐騙集團透過各種名目(如交友、家人受傷、司法案件等),指示被害人把錢匯到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第二種是投資詐騙,詐騙集團可能透過所謂理財說明會等,用高收益誘導投資人購買海外商品,以詐取被害人財物;第三種則是近日興起的網路盜刷,詐騙集團可能透過信件、社群平台騙取投資人輸入信用卡一次性密碼(OTP),之後再綁定電子錢包,大量盜刷。
不論是匯款也好、投資也罷,又或者是被盜刷,詐騙案件一旦發生,事後要追回財務的機率和能求償的比重其實都非常低,且過程可能花費很多時間、精力,所以與其寄望金融機構或警政司法單位亡羊補牢,最好的辦法還是從自己做起,提高警覺、減少被詐騙的可能。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022年07月08日

金融科技詐騙 決勝心防
邁入數位經濟時代,詐騙手法也與時俱進。相信不少民眾和筆者一樣,最近常常收到假冒券商或銀行名義,傳送「有急事找你」或假冒名人「投資、報明牌」等炒股、投資詐騙簡訊,或要求加LINE通訊軟體,實在令人不堪其擾。
據報導,廣達電腦創辦人林百里之妻何莎遭投資假基金誆騙五千萬元、連姓本土藝人遭「虛擬男友」詐騙四百多萬台幣(警方報案紀錄)。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去年全台發生二四八四九件詐欺案,其中假投資詐騙手法就有四九○四件,騙走廿點八億元,占詐欺財損近四成,歷年受騙者及金額不知凡幾。
資料來源:聯合報/2022年07月21日
金管會出5招 精進詐騙防堵
金管會111年9月13日與內政部警政署舉辦「疑涉詐欺境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啟動儀式暨金融防詐高階論壇」,宣布將透過5大措施精進防堵詐騙,並持續與相關部會合作,賡續執行防制金融犯罪相關作為。
首先,針對網銀約定轉帳部分,金管會已請銀行公會根據客戶屬性、使用需求及風險高低程度,研議網銀約定轉帳的相關風控指引,預計9月底完成,並要求銀行對於民眾申辦網銀或開啟約定轉帳帳戶服務時,應確實落實主動關懷提問。
其次,針對防制人頭帳戶進行詐騙,金管會已要求各銀行應將銀行公會彙整銀行間具共通性的異常交易態樣,納入內部預警指標及作業規範加強控管,並責成銀行公會定期滾動檢討上述共通性態樣,提升銀行辨識相關警示交易有效性。
第三,對於強化虛擬帳號控管,鑒於近期第三方支付常有遭利用於詐騙情形,金管會已請銀行公會邀請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及高檢署,共同研商建立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及賣家以虛擬帳戶及信用卡進行交易時的異常交易態樣,以提供會員銀行參考。
第四,針對與執法機關合作方面,金管會除將督促金融機構配合內政部警政署推動「疑涉詐欺境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外,亦配合行政院「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所定方案持續辦理相關防詐措施。
最後,對於加強反詐騙教育宣導方面,金管會將持續辦理「走入校園與社區辦理金融知識宣導活動」,並規畫製作以防制境外詐欺主題微電影,強化民眾對跨境網路交易平台風險認識,防範民眾遭受金融詐騙或跨境投資損失。
資料來源:時報資訊/2022年09月14日

金管會反詐騙 宣示四大行動
臺灣證券交易所等「F4」證券期貨周邊單位攜手遏止金融詐騙,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19)日以16字說明反制金融詐騙四大行動「宣示決心、協調合作、精進策略、統合資源」,9月底前將建置「金融防詐騙宣導專區」;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強調,未來將再投入資源對大眾宣導,讓反詐騙能進入台灣全民意識。
近來金融詐騙頻傳,手法不斷翻新,甚至假冒證券公司、投信名義發出假訊息誆騙民眾。在金管會指導下,證交所、櫃買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昨天舉辦防範金融投資詐騙宣示儀式,邀請金管會、證期局官員,以及銀行、證券商、期貨、投信投顧等公會共同參與。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22年09月20日
期貨反詐騙專區上線
期交所近期接獲民眾反應,有不肖份子假冒臺灣期貨交易所名義設立假網站,誘騙民眾透過該網站開立帳戶、存入保證金及委託下單,藉此詐騙民眾金錢。
期交所強調,期貨交易採二階層方式,民眾需透過合法期貨商開設期貨帳戶及辦理保證金出入金相關作業,民眾下單委託時需向期貨商下單,期貨商進行保證金檢核後,再將委託單送至期交所進行撮合,期交所並未直接接受民眾開戶及下單。
鑑於近年金融詐騙案件頻傳,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為讓民眾瞭解金融詐騙手法及強化防範詐騙風險意識,期交所於官網建置「期貨反詐騙宣導專區」,提供反詐騙宣導圖卡、反詐騙宣導影音、期貨常見詐騙態樣及案例分享(包含地下期貨、非法代操、釣魚網站詐騙、跨境網路交易虛擬貨幣期貨)、合法期貨商名單、反詐騙諮詢及申訴、反詐騙新聞報導等豐富多元資訊,提醒投資大眾應審慎判斷投資訊息真實性,提升自身反詐騙防禦能力。
期交所再次提醒,民眾務必審慎判斷投資訊息真偽及來電機構真實性,以維護自身投資權益及保障財產安全。
民眾若有發現金融機構遭到冒名或自身有遭受詐騙情形,可撥打「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查證,或於期交所及期貨公會網站查詢合法期貨商名單,亦可至金管會證券期貨局網站「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查詢合法證券商、期貨業、投信投顧業名單、非法態樣及投資警訊等內容。
民眾亦可利用警政署反詐欺165專線,檢具相關具體事證,向司法檢調機關提出檢舉,或透過金管會網站「受理民眾檢舉與陳情」專區提出檢舉。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22年09月20日

期貨交易 當心被詐
股市再傳詐騙案,不法集團從原本的通訊軟體成立詐騙投資群組,日前甫升級「2.0」版本,以主管機關名義發函法人機構,要求繳交帳戶餘額後,近日再傳「3.0」版本,假藉台灣期貨交易所名義成立網站,騙取投資人血汗錢。期交所呼籲,全體投資人一起來防詐。
期交所指出,近期接獲民眾反映,有不肖份子假冒臺灣期貨交易所名義設立假網站,誘騙民眾透過該網站開立帳戶、存入保證金及委託下單,藉此詐騙民眾金錢。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22年07月03日

證交所:防投資詐騙宣導 奏功
由金管會指導,臺灣證券交易所攜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集保結算所等周邊單位主辦的「防範金融投資詐騙系列宣導」成果豐碩,大幅提升投資大眾反詐騙防禦的意識及能力,維護自身投資權益及保障財產安全。
製作反詐騙宣導素材,廣告影片、主視覺海報等,透過多重管道宣導,包括室內、戶外場域及交通工具、 大賣場手推車廣告、美食街及電影院、計程車、客運、公車、台北捷運、公車候車亭等廣告,利用各種實體途徑宣導。
在大眾媒體及網路新媒體更利用電視、廣播、網路媒體、聯播網影音、Podcast(下載數逾47萬次)、Google聯播網(曝光數逾170萬次)、Youtuber網紅、微網紅社群及素人發文響應(觸及數超過百萬次)、Google關鍵字點擊查詢(逾2萬次),及證交所FB粉專(逾2萬瀏覽人次)等網路社群宣導反詐騙。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記者盧宏奇/2023年02月01日

詐騙猖獗 期交所提醒民眾慎防投資詐騙
臺灣期貨交易近期發現仍有不法詐騙集團利用臺灣期貨交易所名義,設立假網站,誘騙民眾於該網站開立帳戶、存入保證金及委託下單,藉此詐騙民眾金錢。期交所於接獲詐騙相關訊息後,立即向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暨協調中心(TWCERT)及金融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F-ISAC)進行金融機構偽冒網站通報將假網站阻擋下架,並與警政單位保持連繫。
偽冒官方網站的詐騙,其手法主要會誘導會員輸入個人帳號密碼,進而盜用其信用卡資訊,違法盜刷;亦或要求民眾存入保證金、委託下單或購買點數,詐騙金錢。期交所提醒您切勿點選不明連結,請務必認明臺灣期貨交易所官方網址。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廖賢龍/2023年05月02日

全面反詐!行政院拍板「打詐行動綱領1.5版」 訂定4大面向KPI
行政院111年7月推出「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透過跨部會合作共同打擊詐欺已初見成效,惟詐騙行為仍然氾濫猖獗,為國人所不容,為澈底解決詐欺犯罪現存的問題,112年再推出「打詐行動綱領1.5版」,將從「懲詐」、「堵詐」、「阻詐」、「識詐」4大面向反詐。
此外,政府將透過三減「減少接觸、減少誤信、減少損害」,以及修訂刑法、人口販運防制法、個人資料保護法、洗錢防制法、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等「打詐5法」,全面遏止詐欺犯罪發生。
資料來源:風傳媒/唐筱恬/2023年05月04日

金管會檢舉獎金再拉高!揭重大金融弊案,最多給500萬
鼓勵全民吹哨,金管會翻修民眾檢舉金融違法案件規定,祭出兩大誘因:
一、拉高重大金融不法案件檢舉獎金,從目前400萬元增加到500萬元。
二、新增金管會對違法金融業祭三項行政處分措施時,吹哨人也能拿獎金,藉此提高檢舉揭弊誘因。
金管會宣布修正「民眾檢舉金融違法案件獎勵要點」,有三大修正重點:
一、屬「較重大」金融違法案件,檢舉獎金每件各從400萬元和200萬元,分別提高到500萬元、250萬元。
二、新增金融業遭金管會處廢照、處人員減薪或停職、或限制資金運用等三項,吹哨人也將有獎金可拿,
三、較輕微案件核發累計獎金上限200萬元。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記者楊筱筠、廖珮君/2023年06月14日

金管會公布投資詐騙主要四大樣態
金管會公布投資詐騙主要四大樣態,一、偽造名人粉絲專頁;二、LINE群組加飆股勸誘買賣;三、邀請加入詐騙金融商品交易平台App;四、虛擬通貨交易平台誘騙詐騙。
金管會宣導民眾防範網路投資詐騙,落實:不接陌生來電、不點未知連結、不聽投資明牌、不怕莫名威脅、不給個人資料等「五不」。
經濟日報/2023年07月04日

2023資本市場論壇》吳自心:強化檢舉機制 推進全民防詐
詐騙猖獗,期貨市場、加密貨幣期貨交易也多有不肖份子行騙。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今日表示,期貨有「高槓桿」特性,因此詐團更易標榜「低風險、高獲利」誘騙民眾匯款,期交所近年持續強化宣導與檢舉制度,從2021年到今年9月下旬已發放112萬檢舉獎金給民眾,希望推進全民防詐。
吳自心今日參加自由時報主辦的「2023台灣資本市場論壇-透視詐騙 全面反擊」。他指出,期貨市場的詐騙手法涵地下期貨、非法代操,或利用釣魚網站等,甚至有詐團仿冒交易所、期貨商網站,騙民眾在假網站上開戶、下單;也有詐團標榜海外加密貨幣交易所、騙民眾匯錢到海外,令遭詐款項難以追回。
期交所近期持續推進詐騙案處理程序與宣導。吳自心表示,因期交所沒有司法調查權,若發現涉嫌經營地下期貨、非法代操者,會逕行函送檢調單位偵辦,從2021年至今,由期交所移送調查局案件共計41件,發放給檢舉民眾的獎金則共計112萬元。
吳自心表示,期交所若發現涉嫌經營地下期貨、非法代操者,會函送檢調單位偵辦,從二○二一年至今,由期交所移送調查局的案件共計四十一件,發放給檢舉民眾的獎金則共計一一二萬元。
針對釣魚網站,吳自心也說,期交所也會通報相關機構下架,並每日至網路平台搜尋是否有投資詐騙廣告,依「投信投顧法」通報證期局,今年4月至9月22日,期交所共已通報689件涉詐廣告、下架共623案。期交所也建置反詐騙宣導專區、至今已逾2.8萬民眾瀏覽,也將持續加強「分眾」宣導。
吳自心也直言,「世界上不會都是你賺錢、別人賠錢」,投資人應留意「穩賺不賠」與「百分之百獲利」話術,切勿輕信陌生人匯款要求、勿匯款到「個人帳戶」,並務必選擇合法期貨商、慎防跨境網路交易平臺,代操則應選合法的全權委託業者,遇到詐騙也鼓勵踴躍檢舉,全民共同防詐。
自由時報財經頻道/2023年10月11日

2023台灣資本市場論壇》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鼓勵檢舉詐騙 推進全民防詐
詐騙猖獗,期貨市場、加密貨幣期貨交易也不時出現不肖份子行騙。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見圖,記者田裕華攝)表示,期貨有「高槓桿」特性,詐團更易標榜「低風險、高獲利」誘騙民眾匯款;期交所近年持續強化宣導與檢舉制度,從二○二一年到今年九月下旬已發出一一二萬元檢舉獎金給民眾,希望能推進全民防詐。
已發出112萬元檢舉獎金
吳自心昨出席本報主辦的論壇時指出,期貨市場的詐騙手法包括地下期貨、非法代操,或利用釣魚網站等,甚至有詐團仿冒交易所、期貨商網站,誘騙民眾在假網站上開戶、下單;也有詐團標榜是海外加密貨幣交易所、騙民眾匯錢到海外。
吳自心表示,期交所若發現涉嫌經營地下期貨、非法代操者,會函送檢調單位偵辦,從二○二一年至今,由期交所移送調查局的案件共計四十一件,發放給檢舉民眾的獎金則共計一一二萬元。
針對釣魚網站,期交所也會通報相關機構下架,並每日至網路平台搜尋是否有投資詐騙廣告,今年四月至本月二十二日,期交所共已通報六八九件涉詐廣告、下架共六二三案;期交所也建置反詐騙宣導專區,至今已有逾二.八萬民眾瀏覽,將持續加強「分眾」宣導,教育民眾選擇我國合法期貨商,切勿相信「穩賺不賠」與「百分之百獲利」等話術。
自由時報財經頻道/2023年10月12日
金管會公布金融機構打詐成效 兩年攔詐金額破百億
在行政院統籌督導下,金管會積極打詐、追查人頭戶,並依照「打詐綱領1.5版」,督促金融機構執行各項阻詐作為,包括:強化開戶審查程序(KYC)、提升異常金流之偵測效能、就疑涉不法帳戶加強與檢警聯防等,促使國內警示帳戶數成長率明顯趨緩,由110年最高峰的60%,降至112年11月底的32%。
金管會說明最新打詐成效及相關統計如下:
1. 臨櫃關懷,及時攔阻民眾受損:今(112)年1至10月金融機構臨櫃關懷客戶攔阻件數達9,093件,攔阻金額近新臺幣62億元。已遠超過去年全年的總件數7,979件、總金額42億元。而近兩年已攔阻超過百億元。
2. 金警合作,強化風險偵測效能:金管會已要求銀行與執法機關加強合作,將檢警所回饋的詐欺犯罪手法,建立了30種共通性風險態樣,並導入臨櫃及自動化設備交易的偵測。而在境外詐欺部分,全體本國銀行也在去(111)年8月與警政署165連線,就疑涉境外詐欺帳戶,強化臨櫃關懷,目前已成功攔阻216件、金額達1.85億元。
3. 導入科技防詐,以AI技術輔助清查可疑帳戶:金管會通函銀行運用科技防詐,並因應不同犯罪型態及新型態的異常交易態樣,動態調整「資訊系統輔助清查存款帳戶異常交易機制」,提升防詐效能。日前本國銀行已加入鷹眼防詐聯盟,並且有部分銀行導入AI技術,來偵測並清查可疑帳戶。
4. 透過立法,從源頭阻斷投資詐騙廣告:總統在今年公布修正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透過:對平台業者的課責、明訂平台業者損害賠償責任、強化審查與下架機制、廣告實名制、非特許事業禁止行為等五大措施,從源頭阻斷投資詐騙廣告。此外,金管會也請周邊單位主動蒐報非法廣告,目前已蒐報下架16,483件,也建立了非法業者及商品查詢專區,及反詐騙諮詢專線供民眾查詢。
5. 強化對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業者的規管:金管會已發布對平台業者的指導原則,並且針對客戶權益保護訂定四大措施:交易資訊透明機制、平台資產與客戶資產之分離保管、平台業者內控管理,及外部專家輔助等。此外,也要求業者推動自律規範,引導大型業者來帶動小型業者,強化內控機制,減少詐害。
6. 強化第三方支付業者之虛擬帳號管控:為了防堵第三方支付會員不當使用虛擬帳號的問題,金管會已在111年督導銀行公會彙整共通性態樣納入預警指標或內部作業規範加強控管,今(112)年上半年再研訂銀行提供虛擬帳號服務的強化客戶身分審查措施。
金管會和數發部展開跨部會合作,包括通函金融機構,未來就未完成「能量登錄」的第三方支付業者錄,銀行在受理其開戶時(即新戶)則不受理;若為銀行既有客戶(即舊戶),在數位發展部訂定的緩衝期內,也就是在今年底之前未申請能量登錄者,則不提供虛擬帳戶服務,透過部會合作,強化對帳戶的管控。
此外,為了讓網路交易資訊更透明,買家更充分知道交易對象是誰,財政部已修正稅籍登記規則,要求專營或兼營網路銷售業者,自2023年起稅籍登記項目新增「網域名稱、網路位址及會員帳號」,並於網頁載明營業人名稱及統一編號,各地區國稅局於輔導期間(2023年1至4月)逐一輔導已辦稅籍登記的專營或兼營網路銷售業者辦理變更登記,以符合新制規定。
不過,目前仍有個人賣家銷售額已達起徵點而漏未向國稅局辦理稅籍登記,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運用AI大數據偵測技術分析,挑選「每月銷售額達起徵點未辦理稅籍登記」的資料進行查核,查獲有網路賣家透過網路平台銷售家鄉特產,3年銷售額達4100萬元,卻未繳納營業稅,國稅局除補徵營業稅205萬元,並處102.5萬元罰鍰。
商傳媒/2023年12月25日

神盾、鷹眼發威 警銀聯手 AI防詐見成效
詐騙泛濫,國銀與刑事警察局聯手用AI防詐有成,立法院財委會11日赴金管會考察銀行運用科技防詐情形,中信銀領軍的神盾聯防、台北富邦銀為首的鷹眼聯盟,成效顯著,據刑事警察局統計,鷹眼聯盟去年12月起、在34家銀行聯手下已偵測到自主管制8,366戶、成功攔阻金額2.8億餘元,臨櫃阻詐金額更達75億7,999萬餘元。
刑事警察局指出,去年全年詐欺案共3萬7,984件、年增29%,財損飆到88.79億元、年增21%,其中「投資詐欺」是件數與財損冠軍,網路購物詐欺、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假愛情交友、假冒親友詐欺分列前五大,其中,假愛情詐騙比重略微下降,從3.79%降至3.56%。
據刑事警察局統計,去年近3.8萬件詐騙案中,高發詐欺案前五大以投資詐欺比重最高,比重高達3成,網路購物詐欺占21.97%、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占18.41%、假愛情交友占3.56%、假冒親友詐欺占3.18%,五大類就占78%。
去年因詐騙造成的財損88億多元中,有逾6成都是「投資詐欺」,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占9.6%、假冒公務機關占6.5%、網路購物詐欺占6.16%、假冒親友詐欺占3.42%,此五類就占86%。
工商時報/2024年04月12日

行政院防制洗錢研討會 提升全民打詐智能
在數位科技的進步下,詐騙集團不斷翻新洗錢與詐騙手法,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合作,於今(26)日舉辦「防制洗錢金融知識宣導講師充電研討會」,透過金融宣導講師走入校園及社區,在第一線為學生以及民眾講解,傳遞辨識詐欺犯罪及洗錢防制的重要性,進一步協助提升全民在洗錢防制與打擊詐欺方面的智能。
此次「防制洗錢金融知識宣導講師充電研討會」今日在臺灣金融研訓院菁英堂舉行,培養金融宣導講師,充實洗錢防制以及防範詐欺的相關知識。
法務部政務次長兼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主任徐錫祥表示,現今詐欺犯罪猖獗,行政院於今年5月9日通過打詐新四法,包括「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科技偵查及保障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及「洗錢防制法」等草案及修正草案,結合跨部會的力量,顯示我國政府打擊詐欺的決心。徐錫祥強調,金融機構在詐欺防制扮演著重要角色,表示金融機構透過與公部門的合作,得以及時阻斷犯罪資金金流,以打造安全的金融市場環境。
此次研討會主題聚焦於近期常見的詐欺手法以及新興洗錢管道,並探討國際規範對民眾的影響。研討會先由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卓俊忠以「詐欺犯罪及洗錢防制實務」專題演講展開序幕,分享當前我國打詐策略以及打詐新四法,並重點說明電信詐欺犯罪與洗錢防制的關聯。
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諮議林可凡主講「洗錢防制面面觀─從國際規範到生活日常」,說明民眾生活如何受到國際規範的影響,以及未落實洗錢防制時,對金融及社會秩序可能造成的衝擊,呼籲民眾應上下齊心,落實我國洗錢防制規範。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姜長志講述「第三方支付服務業相關犯罪手法與洗錢防制」,先講解第三方支付服務業務內容,再講述實務上,犯罪者利用第三方支付服務的洗錢案例,並延伸檢視現行的預警機制。最後,由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李秉錡,主講「虛擬資產相關犯罪手法與洗錢防制」,介紹虛擬貨幣的類型,以及利用區塊鏈作為洗錢管道的實際案例分析。
此次研討會在與會者熱烈參與下圓滿落幕,各領域專家對相關專業議題深入講述,讓金融宣導講師了解最新的我國洗錢防制與反詐政策,並充實自身的實務經驗,待他們回到各自機構或團體後,成為反詐及防制洗錢種子講師,協助提升全民在洗錢防制與打擊詐欺方面的智能。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也將秉持著推廣教育的精神,致力舉辦多場研討會,以提升民眾對於洗錢防制以及防範詐欺更深入的了解。
青年日報/2024年06月26日

期交所攜手紙風車 「巫頂環遊世界」宣導防詐
台灣期貨交易所致力防範金融詐騙宣導,攜手有台灣兒童戲劇夢工廠的紙風車劇團,昨日假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露天音樂台辦理全民反詐公益演出活動,透過「巫頂環遊世界」戲碼,讓孩童在輕鬆的環境下,潛移默化培養危機意識及強化危機處理能力,吸引近2千位民眾熱烈參與。
本次活動演出劇碼為「巫頂環遊世界」,透過戲劇的想像力帶領大小朋友在環遊世界的過程中,提升孩童對於拐騙之警覺性與防禦能力、教導孩童對於突發狀況之機智處理方式等,讓孩童在輕鬆的環境下,潛移默化培養危機意識及強化危機處理能力。
另於暖場互動中融入防範金融詐騙宣導,藉由互動式問答使孩童及家長建立防範金融詐騙觀念,並讓金融知識向下扎根,達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 4 (優質教育)、SDG 10 (減少不平等)及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此外,為響應聯合國大會倡議國際家庭日,期交所於同日辦理員工家庭日,透過同仁與家人共同參與活動,增進同仁與家庭成員間的互動交流與情感聯繫,同時凝聚企業共識與強化團隊向心力,以打造愉快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充分體現期交所致力於營造員工工作與生活取得健康平衡的永續理念。
期交所將持續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積極落實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等永續發展作為,以「發揮正向影響、引領永續發展」為使命,善盡企業公民責任,落實永續發展精神。
自由時報財經頻道/2024年07月01日

打詐專法三讀 鉅額詐欺最重關12年、平台不配合防詐可重罰1億
立法院會今(12日)三讀通過打詐專法「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條文明定境外網路廣告平台業者若未在台設法律代表人、不配合移除下架詐騙廣告,最重可罰1億;鉅額詐欺罪部分,若犯罪獲利500萬元,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3千萬元以下罰金。並增訂犯罪獲利達1億元者最重可關12年、併科罰金3億元。
為強化打詐力道,行政院會日前通過打詐專法「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草案」,以及配套的洗錢防制法、科技偵查及保障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等立法與修法草案,修法重點包含加強網路廣告平台業者、金融業者問責機制、加重詐欺刑責、窩裡反條款,以及提高假釋門檻等。
今立法院會也順利三讀通過打詐專法「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其中第八條明定,金融機構對存款帳戶、電子支付帳戶及信用卡,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對虛擬資產帳號,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對疑似涉及詐欺犯罪之異常存款帳戶、電子支付帳戶、信用卡或虛擬資產帳號,應強化確認客戶身分,並得採取對客戶身分持續審查、暫停存入或提領、匯出款項或虛擬資產、暫停全部或部分交易功能、管控信用卡及暫停信用卡帳戶交易功能、拒絕建立業務關係或提供服務等控管措施。
而在第九條部分,則明定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辦理時,應保存該客戶確認身分程序所得資料及交易紀錄,並得向司法警察機關通報;司法警察機關接獲通報後,應於合理期間通知金融機構或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就該異常帳戶、信用卡或虛擬資產帳號辦理後續控管或解除控管。
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中央金融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按次處罰:一、違反第八條規定,未提供照會者相關資訊。二、違反第九條第一項規定,未保存資料或交易紀錄。三、違反第九條第二項規定,未依限保存資料或交易紀錄。四、違反第十條第一項規定,未配合建立聯防通報機制,或未將通報之款項或虛擬資產進行圈存持續監控。
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有前項各款所定情形之一,情節重大者,由中央金融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按次處罰。
此外第三十九條明定,具一定規模的網路廣告平台業者,如Meta(臉書)、TikTok(抖音)等,需「類落地」在台設置法律代表人,並需配合台灣防詐措施,網路廣告平台刊登或推播的廣告,不得含有涉及詐欺的內容。
若網路廣告平台業者在知悉刊登或推播的廣告為詐欺廣告或明顯涉及詐欺時,應主動或依司法警察機關及相關主管機關之通知,於期限內移除、限制瀏覽、停止播送或採取其他必要處置,並將廣告託播者、出資者等相關資訊提供司法警察機關。若違反規定,視視情節輕重可處25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罰鍰,後續還可進一步降低流量甚至限制接取。
條文也明定,若網路廣告平台業者未揭露或揭露資訊不全、未驗證委託刊播者或出資者身份,或未訂定詐欺防詐計畫,可處20萬以上、500萬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可處100萬元以下、2500萬元以上罰鍰。
第四十三條也規定詐欺部分,條文明定,犯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之四之罪,詐欺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五百萬元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達一億元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億元以下罰金。
ETtoday新聞雲/2024年07月12日

打詐4法均三讀 政院:國家打詐新里程碑
打詐專法、洗錢防制法部分條文修正等打詐4法在立法院全數三讀通過,行政院晚間表示,這是行政院、司法院以及立法院合作所完成的法案,共同為國家打詐法制建立新里程碑,建立民眾免於遭詐騙的安全社會。
立法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洗錢防制法部分條文,納管幣商,未來提供虛擬資產服務、第三方支付服務的事業或人員須完成洗錢防制、服務能量登記或登錄,否則最重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新台幣500萬元以下罰金;此外,立法院會也三讀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規範調查犯罪、蒐集證據可用GPS與M化車辦案。
加計立法院會12日三讀通過「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政院所提出的打詐4法已全數三讀通過。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晚間透過新聞稿表示,這是行政院、司法院以及立法院透過院際合作所完成的法案,代表政府重視民眾關切的打擊詐欺犯罪議題,共同為國家打詐法制建立新里程碑,有效防制及打擊詐騙危害,建立民眾免於遭詐騙的安全社會。
陳世凱表示,洗錢防制法部分條文重點包含,第一點,「強化虛擬資產服務監管,嚴杜以虛擬資產洗錢」,對於未完成洗錢防制登記而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事業或人員,或境外設立者未辦理公司或分公司設立登記及洗錢防制登記,卻提供服務者,將科刑責。另運用於金融投資或支付用途的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也屬虛擬資產範疇須受規範。
第二點,「落實第三方支付服務之監管,避免淪為洗錢管道」,陳世凱指出,政府將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的事業或人員係受洗錢防制法規範明文化,且就未完成服務能量登錄而提供服務者,或境外設立而未辦理公司或分公司設立登記及服務能量登錄,卻提供服務者,明定刑責,嚴阻第三方支付服務業淪為洗錢工具。
第三點,「提高洗錢行為罰則,加重法人責任,溯源追查洗錢共犯,犯罪所得沒收範圍擴大」,陳世凱說,條文以洗錢的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是否達1億元區分不同刑度,嚴懲其危害金融秩序的不法行為。
陳世凱還說,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賦予科技偵查方法法律授權基礎,包括運用GPS定位追蹤、以M化車調查行動通訊設備以及熱顯像儀對室內調查等科技方法。
他表示,政院欣見立法院呼應政院積極推動科技偵查法制化,政院也特別感謝司法院在立法過程中的支持,積極回應社會對於科技打詐的期待,就法律體例的選擇,政院也尊重立法院決定。
陳世凱說,未來政院將會責成相關部會盡速完成後續相關子法的定(修)訂,以及相關配套措施,並盡速盤點彙整「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版」,期於明年能順利推動。
中央社/2024年07月16日

【洗錢防制護金流】柴語錄合作
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為了提高國民對洗錢與詐騙的警覺性,與人氣插畫「柴語錄」合作,由主角「廢柴」向民眾宣導洗錢防制的重要性。
法務部/2023年11月15日

資料來源:法務部調查局

資料來源:行政院

資料來源:法務部